首页

sm 踩踏视频

时间:2025-05-29 13:48:55 作者:山西长治以金融活水“贷”动乡村振兴 浏览量:33181

  中新网太原5月28日电 题:山西长治以金融活水“贷”动乡村振兴

  作者 范丽芳 李明辉

  “春耕贷”“农机贷”支持春耕,“创业贷”支持企业创新,“民宿贷”赋能乡村旅游发展……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背景下,山西长治多地金融机构通过“精准滴灌”实体经济发展、创新产业链金融服务等举措,构建多层次、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。

  整村授信破解融资难

  壶关县沙窟村农资经销商靳师傅因周转资金短缺,本打算提前支取即将到期的存单,得知自己作为壶关农商银行信用户可享受“优享贷”产品优惠后,为自己算了一笔账,周转期间贷款利息低于提前支取存单而损失的存款利息,便选择了办理贷款业务。

  为破解农村金融“信息不对称、服务难下沉”痛点,壶关农商银行工作人员通过走访了解,为1.5万农户建立信息建档,并对其实施额度优先、利率优惠、免抵押担保的“两优一免”政策,让“信用档案”转化为“真金白银”。

  截至目前,该行共为信用户、信用村、信用乡授信25亿元,为乡村振兴注入“信用动能”。

  “金融活水”浇灌希望田

  黎城县程家山镇路堡村素有“红薯之乡”美誉,长期以来,因销售渠道单一,村民常面临滞销困境。

黎城农商银行驻村工作队帮助村民打通红薯销售渠道。黎城农商银行供图

  其间,黎城农商银行驻村工作队创新推出“以购代捐”模式,一方面,组织员工通过线上社群、线下展销联动销售;另一方面,为农户发放专项贷款,支持大棚蔬菜升级改造。如今,路堡村的红薯产业已形成种植、加工、销售一体化链条,带动户均增收3000元。

  潞州区申师傅的80亩高标准农田位于西白兔镇,主要种植优质玉米和反季节蔬菜。作为当地最早尝试智慧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,他投资建设了智能温控大棚和水肥一体化系统。

图为位于潞州区的智能温控大棚。漳泽农商银行供图

  不久前,他计划购进番茄苗,因资金不足向漳泽农商银行提出贷款需求,“他们的工作人员对农田进行综合评估,前后两个小时,10万的贷款就到账啦。”如今,申师傅家的智能大棚里,番茄苗长势正旺,配套安装的物联网监测设备实时显示着土壤湿度和光照强度。

  眼下,越来越多像申师傅这样的新农人在技术和金融加持下,跑出致富“加速度”。

  “精准滴灌”激活产业链

  初夏时节,走进黎城县果桑园,一垄一垄桑树枝繁叶茂。近年,该县立足资源禀赋,大力发展桑葚等特色产业。

  2024年,黎城康禾桑果种植合作社因缺乏资金,难以拓展桑葚深加工业务。黎城农商银行为其发放30万元贷款,支持合作社引进生产线,开发桑葚酒、桑叶粉等产品。这一举措不仅使合作社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,还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和乡村旅游发展。

  当地还发挥“智慧金融”优势,为企业量身定制授信方案。

  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屯留区一家现代中药生产和研制企业,随着对新药研发投入,资金需求水涨船高。屯留农商银行组织专业团队实地考察,并结合制药行业特殊性,量身定制,核定3000万元授信额度。

  从整村授信到精准服务,长治市正在以金融为“引擎”,“贷”动地方经济发展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历史最大降幅!5年期以上LPR降至3.95% 月供少145元

进入新世纪后,中国代表团“常驻”奥运金牌榜三甲之列。其中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获得28金位居金牌榜第三,2004年雅典奥运会以32金升至金牌榜次席,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获48金高居金牌榜首位,创造了迄今在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。

男子被巨大神经纤维瘤压弯腰 切除后重达13斤

“十几年前,很多人都不理解,看不见的空气还能买卖?认为我们是招摇过市的骗子,这几年我们反而成为被排队邀约的‘座上宾’。”尽管中国官方几年前已经为“碳排放管理员”这一绿色职业正名,但从事低碳项目开发十余年的兰州“90后”邵文瑞仍喜欢自称为“碳”路者。

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

何妨云影杂,榜样自天成。透过这些正能量网络作品,我们看到榜样的力量熠熠闪光。“当老师是我这一生最重要的决定。”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,扎根边疆教育事业一线40余年,帮助2000多名山区女孩圆梦大学。“您是我的光,我像您的影子。”公安英烈子女崔申迪,选择成为一名警察,继承父亲的遗志。“我想做一个平凡的好人,把这种精神传递下去。”外卖小哥彭清林,为救落水女子,从十余米高的桥上一跃而下……这些佳作刻画了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时代榜样,勾勒出美好中国的温暖底色。

【澜湄印象】老挝姑娘郑小乔:年轻人应多交流 未来要做对老中两国有意义的事

新中国成立之前,1949年9月,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(中国记协)筹备委员会成立,“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”也完成了历史使命,将团结凝聚新闻工作者的接力棒,交到了中国记协手中,同时也传下了“爱国、进步、责任、担当”的“青记”精神。

两岸学子还通过音乐共享艺术之美。当天上午,在阳明交通大学,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的于书涵,一曲《月光下的凤尾竹》让大家认识了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;清华大学学生李泽森选择了经典小提琴曲目《梁祝》,“这首曲子大家耳熟能详。音乐是最好的沟通桥梁和语言,希望透过音符表达对参访宝岛台湾的热情,以及对主办方的感恩。”(完)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